【AI大趨勢3】李沃牆/台灣發展AI的五缺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811/1232276.htm
2018年08月11日
近年則隨著行動網路、大數據、超級運算、物聯網及腦科學的帶動下突飛猛進,相關的學科發展、理論建模、技術創新及軟/硬體的升級正在迅速發展,並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
鑑於AI將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世界主要的已開發國家均把發展AI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及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策略。
但目前雖有AI發展行動計畫與口號,但卻有五缺
一、缺乏領先契機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早於2015年3月將「互聯網+」規畫為國家級戰略,以互聯網、科技產業、創業、創新為中國經濟發展主軸,貫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針,達成降低失業率、提升人均所得、維持經濟成長目標。
同年5月公佈「中國製造2025」方案,目標為2049年建國100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2017年7月發表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做為AI的發展戰略。
新加坡政府則是於2017年提出「AI.新加坡」計畫,預計在未來5年內投資1.5億新加坡幣發展AI及資料科學。
此計畫內容包括讓當地研究機構、新創公司以及各大企業相互合作發展AI產品,創建工具以及開發人才,推動新加坡的AI技術發展。
南韓深感國家在AI競賽中落後於中國、日本及美國。
2018年5月15日在首爾舉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總統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完成了一項AI研發戰略。到2022年將投資2.2兆韓元,以加強其AI 研發能力。
而我們行政院於2018年1月18日才提出4年期的「台灣AI行動計畫」(2018-2021)。
二、缺乏雄心壯志
中國大陸將發展AI分為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2020年創造1500億元人民幣AI核心產業規模;
第二階段在2025讓部份AI技術與應用達到全球領先水準,創造4000億元人民幣的AI核心產業規模與5兆億元人民幣的相關產業規模;
第三階段則是2030年時、AI技術與應用都能領先全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主要的AI創新中心;屆時其AI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兆人民幣,相關產業規模則可達到10兆元人民幣。
新加坡的目標係成為亞洲AI先驅,提升新加坡經濟競爭力,積極往首個智慧國家之路邁進;希冀在2035 年,新加坡的年度經濟成長率將翻倍。
韓國的目標則是於2022年達到AI全球前四名。
台灣發展AI雖列出「AI人才衝刺」、「AI領航推動」、「建構國際AI創新樞紐」、「場域與法規開放」、「產業AI化」等五項重點工作;卻沒明確具體目標,只有一句口號「讓台灣在下一波的智慧革命中取得機會與優勢」,相形遜色。
三、缺乏軟體與數據建構基礎
不可否認,台灣一直存在硬體優勢,但軟體實力相對落後,軟硬整合更是不足。誠如李開復所言:「台灣想做AI,十年前就得先做好軟體與數據了。」因為跳過「軟體」與「資料」這兩大基礎,想要做好AI,無疑是緣木求魚。
貴州於2015底舉辦「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至今已三屆,
業已成為國際大資料產業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也讓開放創新的貴州已經成為一片充滿生機的熱土,昂首闊步走向世界。
由於大數據產業成功落地,貴州在2015至2017年的數字經濟增速連續三年全國第一;今年上半年的GDP成長率更高達10%,,在已公佈的十五省中居首位。
四、缺乏AI紮根教育
中國大陸為了深入AI基礎教育,上海已發表全球第一本AI中學教科書,《人工智能基礎-高中版》,已有四十所試點高中列為教材。
五、缺乏產官學整合
科技部雖有AI計畫及口號目標,但又缺乏將政府及產學資源整合,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