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7日

從ApplePay進入台灣 談台灣金融科技發展策略

ApplePay進入台灣 談台灣金融科技發展策略

2016/05/23-王可言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3&packageid=10539&id=0000470976_M5TLGGLT6NDMUM7MMPOT9&cat=50&ct=1

ApplePay入台引起的爭議:該不該讓ApplePay在此時此刻入台?

贊成立刻開放的人士認為:

1.開放ApplePay可讓國人與國外同步,率先享受金融支付服務的方便。

2.有助於台灣代碼化服務平台(Token Service ProviderTSP)的開發與應用。

3.台灣是小國,小國沒有不開放的權力。

4.台灣金融科技產業應自行發展國際競爭力,要求政府保護,永遠也長不大。

反對此時開放的人士認為:

1.全世界到目前為止一共只有6個國家開放ApplePay,台灣不必急於一時。

2.行動支付的重要,在於可以取得第一手使用者的消費資料,這些資料對金融科技公司了解顧客行為頗為重要。

3.ApplePay資料中心設在國外,導致台灣消費資料外流,不但有可能造成稅收困難及國安問題,更可能讓台灣金融科技產業失去主導權。

4.台灣行動支付業者正在起步階段,此時開放,蘋果挾其國際大廠品牌與低價優勢,將橫掃市場,讓台灣廠商還沒起步就被消滅了。四大金控爭奪ApplePay代理權,證明了支付業者的憂慮不是空穴來風。

ApplePay將信用卡或金融卡數字化,並用一個加密儲存付款資訊的專用晶片取代卡片上的晶片或磁條,讓iPhoneiWatch可以透過無線近域通信天線(NFC)與交易點的銷售終端(POS)連結,達成交易。

它和許多國家已經使用的非接觸式支付方式類似,但蘋果增加了雙重身份驗證(iPhone的觸控身分認證和電子錢包)以增加安全度。蘋果也強調他們不會追蹤使用者的消費記錄,消費記錄將留在客戶、供應商和銀行之間。

大多數觀察家都看好蘋果以動態驗證碼(Tokens)保護使用者身分資料的交易模式與方便的使用者體驗,認為ApplePay應該會成功。

ApplePay更夾蘋果金彈優勢,只收取0.15%0.3%手續費(是台灣業者的十分之一),台灣行動支付業者幾乎沒有能力與之競爭。

 

ApplePay只是國際大廠進軍台灣金融業的前哨戰,ApplePay以行動裝置將信用卡虛擬化。並沒有改變基本的信用卡消費模式。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如何與電子支付機連結,收集使用者消費資訊,透過大數據分析,了解使用者習性與需求,據以創造更好的金流與生活服務機會。

 

這些公司極可能像UBERAirBnB一樣跨境入侵。到時候台灣金融科技產業如果沒有國際競爭力,會很快喪失金融自主力。這對國安與經濟發展都是一大威脅。

開放與保護,我們的策略到底是什麼?

開不開放ApplePay來台,對台灣金融產業未來的發展影響深遠。我們不應獨惠蘋果,要開放,就應訂一個可以讓國際大廠進來,且讓台灣的金融科技公司也有公平合理競爭機會的規則。尤其不能讓國際大廠以低價把台灣新創業者打垮。

台灣的未來在哪裡?

金融科技是近10年來台灣轉型升級最大的機會。我們最大的弱點是法規、速度與價值網絡。

台灣政府與大陸及多數國家不同的是,這些國家只要沒有明文禁止的項目新創公司都可以推動台灣則是法規沒規定的都不能做。在這模式下,只要一創新,就觸法。
台灣公務員深怕涉及圖利私人公司之嫌,在防弊重於興利的作法下,不願積極修法,可能把我們的未來都防掉了。建議新政府鼓勵金融界投資金融科技公司。透過法規鬆綁,租稅減免,鼓勵新創公司聚焦金融科技生態圈,透過合作,快速發展。

在合作的時候,我們必須有自己的技術,我們才能擁有主導權,尤其是有關資訊的活動,如掌握交易資訊的支付、快速開發平台、大數據水庫、分析、信評等。我們一定要能主導,否則等於是把金融大權拱手讓人來掌控。

沒有留言:

搜尋

標籤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