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3日

​數位政委唐鳳:Open Data只是基礎,下個發展目標是Open API

數位政委唐鳳:Open Data只是基礎,下個發展目標是Open API

 發表日期:2016/10/16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41376

101日甫上任的行政院數位政務委員唐鳳也首度以真人之姿公開發表演說。提到台灣在開放資料的成績時,唐鳳強調,Open Data其實只是基礎,接下來要努力的目標是Open API

根據英國開放知識基金會(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去年底發表的開放資料評比,台灣的資料開放指數在全球149個國家中排名第一,勝過英國、丹麥、美國、日本等國家,也比2014年的第11名和2013年的36名進步許多。

唐鳳表示,台灣早在2005年已有公開資訊相關法令,不過「公開」的意思是大家都可以讀,但不能移作他用。

此外,因為是「資訊」,因此只能給「人」看,不能給機器看

可是,開放資料代表的是不僅能「讀」,還能「改」,就算是一本厚厚的預算書,民間也能做成好看的預算視覺化,並建立後續系統。

另外,資料的好處是只要格式保持不變,就可以用同一套系統做研究,不需要額外開發,對於十年期、二十年期的比較會有幫助。

而由於資料可以互相交換,因此也方便全國性、全球性的對比。

不論從公開變成開放或從資訊變成資料,都需要時間。

接下來要做的是Open API

唐鳳指出,當Open Data做好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Open API

Open Data我們現在做到世界第一。但是所謂的世界第一,只不過是像是每個家戶都有水有電、最基本的程度。接下來我希望我們往Open API的方向走。」

他表示,Open APIOpen Data有兩個主要不同之處,

第一是「自動發現」(API Discovery。如果有描述性資料可以告訴大家,網站上所有機器可讀的部分放在哪裡、用什麼方式可以自動界接,這樣一來,只需要寫一支程式就能把所有公務機關網站處理好。

第二則是機器可寫入。他指出,目前的階段只有做到機器可讀,但是對於公務體系來說,除非一開始就約好要用完全相同的結構資料,不然很難做到跨機關的界接。

如果能做到機器可寫入,未來申請表格、簽公文系統、報稅時,就不一定得用原本廠商設計的介面,而是可以用機器可讀的介面來做。

之後當新的載具出現時,可以接到機器可寫入的端口,不需要全部重寫一遍。

當每個系統都具備機器可寫入的概念,就能通通界接到同一地方,做各式各樣的應用。

 

沒有留言:

搜尋

標籤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