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8日

直擊臺灣第一次區塊鏈公聽會:產官學資訊大彙整,提3大觀點4訴求

直擊臺灣第一次區塊鏈公聽會:產官學資訊大彙整,提3大觀點4訴求
文/辜騰玉 | 2016-04-26發表
金管會將區塊鏈視為國內第五次資訊科技的重大發展,
繼1970年代大型主機、
1980年代PC、
1990年代網際網路到
2000年代的社群媒體興起後,
區塊鏈已成為第五次的科技典範變遷。
曾銘宗個人也認為,區塊鏈是所有金融科技創新領域中,
最具發展潛力的關鍵技術

蔡福隆簡要提出區塊鏈的優缺點,好處包括
藉由多節點參與達到分散式且去中心化、
無須再仰賴信任系統、
資料不可竄改且具有加密安全性、
免除運算能源浪費
且能節省交易紀錄成本,
以及可快速有效率地進行驗證。

限制方面,
包括51%攻擊問題、
容量限制
及更版困難,
不過金管會所提出的這些限制,多為比特幣區塊鏈問題,
在比特幣之後,陸續出現許多不同於比特幣的的新區塊鏈協議,
也已經針對這些問題做出改善。

區塊鏈應用層面
蔡福隆以區塊鏈2.0為主軸,提出區塊鏈可行的應用領域,
分為
價值註冊、
價值生態圈
及價值網
三大方向,
價值註冊如登記實質資產,
價值生態圈是共同建置共通平臺並保留可客製化的彈性,如Ethereum和R3 CEV。
而價值網方面,指的是以金融資產交易為中心的區塊鏈應用,
提供銀行資產交易和支付解決方案,
其中又包括
智慧契約、
境內支付、
跨境支付、
貿易金融
及資本市場。

在智慧契約(Smart Contract)應用上,
區塊鏈可自動化協助執行契約的內容與條款,
也可將資產所有權資訊放進區塊鏈,
解決交易對象之間的信任問題。
蔡福隆提出,採用區塊鏈可大幅增進處理效率,
他透露今年已經有銀行計畫將紙本的聯合貸款流程,
改以區塊鏈的智慧契約來完成,
預期可將處理流程從27天縮短至3天內。
蔡福隆表示,區塊鏈最大的優勢在於,
可跨組織進行點對點交易,因此能做到去中心化,
此外,也能用於群眾募資平臺,設定當募資達標時才開始執行專案,
若資金未達標則自動退還給投資人。

境內支付如跨機構之間的交易清算,
可採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公開帳本,
不需再經由中介機構就能即時完成跨行之間的清算作業,
更進階的應用如大規模的產業公開帳冊或是建立國家級區塊鏈帳本,
記錄所有交易活動與行為,讓支付效率提升,
政府也更能掌握境內資金流動。

跨境支付應用案例如Ripple、Stellar、Coinbase等。

易金融方面,可在自動通關流程採用區塊鏈技術,
以多金鑰電子錢包技術來取代傳統貿易融資文件,
並結合智慧契約來達成自動付款。

資本市場應用如美國證券交易所Nasdaq與Chain合作,
推出採用區塊鏈技術的私募市場平臺應用。

蔡福隆總結,其實只要是過去需依賴第三方來驗證契約或交易的應用,
都可改用區塊鏈來完成,

除了金融產業應用之外,
包括土地所有權登記、
智慧財產權註冊、
廠商之間上下游的供應鏈管理、
電子投票系統及跨院之間的電子醫療紀錄。

管中閔認為,目前較可行的方式是採用
認許制的區塊鏈,
讓參與的節點身分與權限可被控管,
並將金流、資訊流分開,
資訊流部分交由這些金融科技業者來處理,
金流部分則一樣由傳統銀行處理,
他認為這樣的方式也許更容易受到監管與認可。

曾銘宗補充,從過去的集中式轉變為分散式,
將對間接金融產生重大影響,
因為銀行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扮演中介角色,而現在所說的去中間化,
將對間接金融帶來革命性影響,
曾銘宗呼籲銀行產業應該及早看到這個趨勢。

區塊鏈專家觀點:
區塊鏈本質要開放、互聯互通、共享共治,
尤其底層機制應效法網路精神確保開放
一手推動臺灣區塊鏈技術發展的臺大資工系副教授廖世偉認為,
區塊鏈的本質精神,就是要開放、互聯互通、共享共治,
而他希望能將基礎建設做好,
正如摩根大通銀行近期也指出,區塊鏈在基礎建設部分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持續努力。

他希望努力將區塊鏈打造的像Android平臺一樣開放且無償,
因為唯有將底層系統或協議開放出來給大家檢驗,
並讓所有的人可以輕易的串接節點上去,
整個區塊鏈網路才起的來,成為真正可信任的機制,
更好的比喻是希望成為像Openstack這樣的開源軟體。
他認為,若只提供API讓別人串接,
但底層系統並未開放,這樣依然存在信任風險,
與過去作法並無太大差異,也並非區塊鏈的本質精神。

臺灣新創Maicoin執行長劉世偉表示,
比特幣區塊鏈這個世界的特性是認協定,不是認單位,
而Maicoin去年曾開發一個混合式錢包,將比特幣結合新臺幣來幫消費者避險,
但最後這個產品沒有上線,因為他們找不到銀行幫他們做履約及信託。

他們開始思考如何保留區塊鏈協定的互聯互通、跨平臺優勢,
但仍然可以走進日常生活。
最後他們提出帳聯網,將資訊流與金流分離,
資訊流採用區塊鏈技術,
金流部分則一樣經由傳統銀行系統來處理,
而他們希望這樣的架構可以受到政府單位許可。

AppWorks共同創辦人詹益鑑從創業者與投資人角度來看區塊鏈技術發展,
他認為,多數新創面臨籌資困難,必須提供信用擔保才能借到錢,
而區塊鏈是否能用於新創籌資與信用資本建立,是值得關注的部分。

新舊政府轉換過程中,可思考新資訊業與金融業的關係,
因為現在許多新服務型態,同時參雜了金流與資訊流,
如Eztable、Uber、Airbnb背後也都是資訊流,
同時牽涉信任與隱私行為,
他希望政府能加快去管制及去金融化的腳步,避免金融創新受限。

臺灣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黃乃寬表示,
要實際應用區塊鏈技術並不難,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在現有流程中採用區塊鏈來替代舊做法,試驗新系統是否更可信且成本降低,
另一種種則是將區塊鏈用於新領域,這種難度較高,很難找出一個新商業模式
可以自行營運一個區塊鏈網路。
他認為最理想的方式也許是,政府能夠許可,真正創造一種可流通的電子貨幣,
幫助區塊鏈應用更順暢,真正解決金流問題。


各個區塊鏈之間的互通機制,將是一大問題,
要和其他區塊鏈交換資料時是否該相信對方的資料可信度,
因此,這些區塊鏈之間需有一套互相交換的機制,
也需要有一個監管機關來負責處理,或是尋求國際的現成標準,與之接軌。

曾銘宗提到,如美國歐巴馬上任後聘用Google前副總裁擔任資訊架構長,
重整美國政府的資訊流通,並處理網路相關行為。

沒有留言:

搜尋

標籤

總網頁瀏覽量